找到相关内容374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乘修行的次第

    密法?   仁波切:皈依代表进入佛门,因此,就像已进入房间,就不必出来再进去。但因显教师父未必了解金刚乘,因此,能再皈依一位密宗上师更好,表示与金刚乘建立一个法缘。再皈依密宗上师,并不表示要放弃显...我们不能说这是佛教、那不是佛教,这种无明的分别心会带给我们很大的痛苦。三乘佛法的修行也许在方法上各有善巧不同,但本质是一样的。   了解小、大乘后,才能进入金刚乘修行,没有基础就像人没有腿,不能走路。...

    苏曼噶旺仁波切开示 林利亚 译

    |三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245047741.html
  • 母亲皈依三宝略记——出世间之大孝

    因此,她常跟我说:我得救了,如果不是慈悲的观世音菩萨救了我,后果不堪设想。她甚至感谢我,引导她进入佛门……   记得某善知识说,今日,佛法如即将隐没的太阳,人寿似草尖上的露珠,如果有幸接触佛法,哪怕是...

    省念

    |大孝|皈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537078198.html
  • 有感于素食坐月子

    于是今天鱼、明天鸡,天天宰杀不绝。欠下了多少生命债,累母亲犯下了多少杀业,也没见补好身体,反而得了喉咙痛的毛病,孩子身体也很差。后来进入佛门之后,才知道杀业太重,冤业缠身,哪有什么好身体?    《地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1/12382914250.html
  • 深观派传承上师——月称

    婴儿将来如果能进入佛门,将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师。后来,其父母就讲月称送入印度最有名的佛教学府——那兰陀寺出家,并拜在当时著名的主持“月怙主”的门下,学习三藏四续[1]显密佛典,并获得彻底的通达,成为著名的...一定基础,接受灌顶进入金刚密乘后,应该如何修持无上密二种次第的著作。《中观根本明句释》与《密集根本续明灯释》这两部著作被后人称为“人间佛法的明灯”,故此藏传佛教有“天上有日月,地上有二明”的说法。这...

    佚名

    |大德|高僧|中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21565719913.html
  • 心中的做人之道

    进入佛门弟子,有智更要有慈。   第二,有勇更要有巧:处事要有勇敢进取的心,才不会因循守旧,踌躇不前。拿破仑说过:“绝对没有不因勇敢的希求成功,而能取得成功者。”所以,行事要先有“必胜”的决心,然后才... 第一,智慧的源泉在于宁静的内心: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,有智慧,如何才能让自己有智慧呢?《大学》云:“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智慧的泉水渊源于宁静的内心,正如入了佛门的弟子,心已无任何...

    查德元

    |人生|做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22345519952.html
  • 禅宗来中土 南方最有缘

    即光孝寺)。从惠能此后的行迹我们可以知道,惠能广州之行的目的是在光孝寺落发受戒,正式进入佛门,并公开禅宗传人的身份,为将来在南华寺弘扬禅宗心法做充分的准备。   惠能初到光孝寺,以行者的身份听住持印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08440925922.html
  • 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——守端禅师公案一则解

    一位文学细胞非常多的才子。在明末清初的时代,大量文人才子逃禅进入佛门,拳石沃是不是这种人,因其生平事迹不清楚,尚不能断定。但是通过分析他的诗偈,我们也可以猜测他也许就是逃禅者之一,像他所作的富有生活气息,感情细腻的描写,可能在他未出家前就已经具备了这些特点。而且正是由于他的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描写与细腻的感受,使他的作品和思想进入了禅宗的典籍,被后人记录下来,使我们能处处感觉到其人的存在,感觉到活泼泼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039077.html
  • 佛性与修行

    必将因执法之故而入魔。这也有二类人:一是由於外道著相的习气,或是因为练过气功受其影响,在进入佛门後,总以为有一个实法可以修,有真实的境界或功能可以开发,於是偏执身心境相,一味追求虚妄的体验,其结果与...义,如何才是修行等等,故全然不明佛性义与不知修行法,属於佛门中的迷人。二是偏於文字名相的滞法者,仅从事於概念性的探索,不知会归自心,也不去转化身心,改造习气,因此,虽知佛性的名词而不明佛性的真实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239207.html
  • 三重境界的人生

    生活、灵魂生活这三层境界 , 一个人的智慧越高 , 那他的生活结构便越往上靠 , 李 先生是真正具大智慧的人 , 所以自然而然地会进入佛门, 别无他途 。   对于 丰子恺 先生这个三层生活的理论,...

    和尚坡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339789.html
  • 佛教何以式微

    事业,诸如学校与安老院,弱智儿童所与医院等慈善机构。一是对社会有裨益,政府民间对我佛教必有好感;二是藉此直接吸收很多在家佛教徒入教工作,间接吸引外来非佛教徒对佛教产生兴趣。否则,非但不能吸引非佛教徒进入佛门,就是佛教信徒也得往外教机构工作,经过长期潜移默化,结果信了外教。还有,佛教家庭的父母,总想儿女和自己一样信奉佛教,费尽心机替孩子选择佛教学校就读,不料佛教学校额满见遗,只好跑到外教学校去读新旧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347666.html